死亡筆記本… 29個水屍故事

更新日期:2009/07/08 04:09

〔記者張瑞楨/中縣報導〕依民俗說法,閻羅王手中有一本生死簿,記載人們的陽壽年限;中縣豐原義消分隊隊員黃森湖卻有一本「撈屍記錄簿」,一張張紅色紙片,代表著29件生離死別、捨己救人的故事。

 

從事焊接工作的黃森湖(52歲),18年前加入豐原義消分隊,當初抱持積陰德的想法,沒想到卻成為「帶死者回家」的佼佼者。1992年至今,參與打撈的屍體不計其數,親手找到的屍體就有29具。

 

他在簿子記載29人的簡單資訊,貼上家屬致贈紅包的紙袋碎片,他們不收錢,只收紅包袋,撕碎均分給所有參與任務的人,稱為「帶紅回家」;沒有家屬到場的亡者,則自掏腰包買香祭拜,再把香袋撕碎帶回家。

 

黃森湖1993年元月1日,在大甲溪打撈到此生第一具屍體,心情只能用「嚇得要死」形容,隨著次數遞增,心情也逐漸由驚嚇轉為不捨,或人生無常的感嘆。

 

1998年5月底,一名商專男學生奮勇救援失足跌落石岡壩的女同學,女學生獲救,自己卻溺死,眾人地毯式搜索,他摸到男學生頭髮,眼淚也奪眶而出。

 

黃森湖從未遇到靈異事件,卻碰過怪異之事。一名少年開車摔落溪內,遺體被沖出車外,尋獲時還是保持開車姿勢,手腳彎曲、手掌半握彷彿還握著方向盤,眾人用力扳動,屍體就是不動,他輕聲說「手腳放軟,讓我們方便蓋白布」,遺體筋骨果真軟了下來。

 

黃森湖說,打撈屍體禁忌不少,像不能直接呼喚同僚名字,須以代號稱之,沒有代號就直呼「喂!」以免讓「髒東西」得知太多「個人資訊」,騷擾救難或打撈人員。撈起死者後不能亂講話,如「長得很漂亮,淹死真可惜」,以免得罪死者。

 

抬上岸前要將屍體臉孔向下,不要讓生者見到屍體面容慘狀,也是對死者的尊重。最後祭拜死者,送死者最後一程,告訴死者已完成任務,雙方緣分已盡,人鬼殊途、各走各的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TNU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